Call for Teachers: Support for Service-Learning Modules 2024-25

Call for Teachers: Support for Service-Learning Modules 2024-25 We are currently inviting our teachers who are…

恒大「服務學習」5年逾2500人次報讀 (Chinese Version Only)

星島日報 [原文] 2024-02-07 00:00 王美琪指,服務學習的初心,是讓學生連結書本知識及社會現象。旁為陳志明、Alison及Ocean。 恒生大學自2019年開辦的「服務學習」計劃踏入第5個學年,涵蓋5個學院的科目,累計報讀人次約2500人。計劃負責人指,該校的服務學習仍處於發展階段,但在私立院校之中發展則相對較為成熟,部分主修學科更把「服務學習」計劃納入為必修科。有份教授服務學習學科的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王美琪指,服務學習的初心是讓學生連結書本知識及社會現象。 教與學發展中心副總監(服務學習)兼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志明負責的「服務學習」計劃為「計算學分(credit-bearing)」部分。以2023/24學年為例,20科服務學習課程中,有6科為必修科。計劃的合作機構包括青少年服務中心、商業機構、政府法定組織等。過往服務學習計劃的類型多樣,例如為想擴展服務範圍的社企進行網站中英翻譯;或為改善有聘請聽障員工的社企改善營運、設計市場營銷計劃書等。 部分主修學科列必修 相比資助大學,陳志明坦言,恒大的「服務學習」計劃仍在發展階段,但在私立院校之中發展則較為成熟。他期望恒大能通過提供額外經濟支援、招募學生大使等方法,繼續擴闊服務學習的規模,讓每個同學畢業前都能夠參與至少一個必修課程。 王美琪有份教授以「種族研究」為主題的服務學習學科,該課程本學年與青衣商會小學第4年合作,同學須為該校的少數族裔學生設計合共3小時的活動,例如閱讀繪本及進行城市導覽,以提升服務對象學習中文的動力,同時加強社區連結。她指服務學習的初心是讓學生連結書本知識及社會現象,從而改變學生對特定族群的態度,「該校逾4成學生為少數族裔,生活的圈子就只有屋企和學校;帶活動期間,更有同學表示未搭過港鐵。」有份修讀課程的Alison指,為活動策劃時受啟發,會主動參與校內外的社區服務活動。課程亦聘請了學生大使Ocean,負責行政及宣傳工作。

恒大推「服務學習」助認識社會真象 5年逾2000學生參與 (Chinese Version Only)

明報新聞網 [原文] 圖1之1 – 圖左起是恒大三年級生吳鎧潼、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王美琪、教與學發展中心副主任(服務學習)陳志明、二年級生楊樂晴。 香港恒生大學自2019年起推出「服務學習」計劃,至今學年逾2000名學生參加,可到社企、學校等機構提供服務。恒大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王美琪表示,有別一般義工服務,學生要連結課堂所學,透過服務「認識社會真象」。她舉例去年服務之一是率領非華語小學生坐港鐵往大館參觀,其中有來港兩三年的學童稱從未搭過地鐵,「對大學生很shocking(震驚),尋常百姓的生活,對少數族裔卻是第一次」。 王美琪以社會學為例,其一課題是「種族與族群」,學生「服務學習」的服務對象包括青衣商會小學,該校非華語生比率較高。王希望「服務學習」活動增加恒大生的同理心,理解社會不同階層的生活狀態,「我們會問小朋友,為何來港咁耐冇搭過(港鐵),原來他們周末很少外出,生活圍繞在家和學校,很少社會經驗」。她稱恒大生在活動中有所「發現」,冀他們完成課程後,對日後發展有幫助。 恒大教與學發展中心副主任(服務學習)陳志明說,部分「服務學習」活動中,學生表現計入課程分數,「老師評核要看到學生將課堂所學,能應用和實踐在服務中」。他稱與恒大「服務學習」計劃合作的機構亦包括一些地區長者中心、青少年中心、由殘障人士服務的食肆。 「服務學習」參加者、恒大亞洲研究(榮譽)社會科學學士課程二年級生楊樂晴說,她曾走入小學服務非華語生,考問他們社區知識,「例如問香港有15區還是18區」,部分學生對香港熟悉,令她感驚訝。她又說疫情下少有機會親身服務社區,藉「服務學習」體驗到施比受更有福。 來自同一課程的吳鎧潼說,計劃讓修讀社會科學的學生「親身知道社會現狀,將來讀書讀落去、出來工作後,才知如何幫助社區」。  

恒大55學科融入服務學習元素研再擴展 學生稱悟施比受更有福 (Chinese Version Only)

香港01[原文] 撰文:梁祖兒 出版:2024-02-07 07:00更新:2024-02-07 07:00 恒生大學自2019年起推行「服務學習」計劃,在學科中加入社會服務的元素,讓學生將專業知識實踐。截至今個學年,恒大有約5個學院、共有55個科目提供服務學習,5年間超過2,000個學生參與計劃。有參與計劃的學生感到施比受更有福,印象深刻是曾帶基層少數族裔學生到中環大館參觀,發現有人來港兩年竟未坐過港鐵。 有負責項目的老師期望,學生透過計劃能接觸社會各階層,更能明白人是如何在社會大環境中被形塑,期望未來可將服務學習元素擴至全校每個學科,讓博雅教育的人文精神融入到專業知識。 學生Ocean(左一)望透過成為服務學習大使將寶貴經驗傳承給下一屆同學,而Alison(右一)則表示在服務後更體會到施比受更為有福。(梁祖兒攝) 學生第一次落手策劃社區服務 親身接觸社會各階層 修讀亞洲研究的二年級生Ocean吳鎧潼和Alison楊樂晴,均曾修讀社會科學系的「Individual and Society(個人與社會)」,從中體驗服務學習。 Ocean於22/23學年曾擔任「服務學習」大使,主要負責和學生一起討論活動內容和協調服務機構等。她憶起一次帶少數族裔學生參觀大館,乘坐港鐵途中,教他們用廣東話讀站名。她指,與學生交談之中,知悉竟有少數族裔學生來港兩年,都從未坐過地鐵,認為這些細微的點滴,只有服務社區才會發現。 Alison指,參與過程中,曾落手落腳策劃一個3小時的活動,藉此讓非華裔小學生有機會與本地學生共融。她認為,服務學習提供自由度,讓參與者構思服務內容,參與過程亦令她受到啟蒙,切身體會到施比受更為有福,往後她亦繼續參加更多社區服務。 王:服務學習是重要平台讓學生認識社會…